街頭霸王(日語:ストリートファイター,英語:Street Fighter,台灣地區譯作「快打旋風」),簡稱「街霸」,是卡普空公司發行的格鬥遊戲系列,最初於1987年推出的投幣式大型機台格鬥遊戲快打旋風,之後陸續推出新版本,更出品了日本的動畫卡通和美國的真人飾演電影。
「街霸」被玩家認為是兩人對打格鬥遊戲的始祖,當時的大型電玩遊戲機台是射擊和動作等一人為遊戲卷軸的主要銷售遊戲產品,兩人互相對打的電動遊戲在坊間並不常見。該系列在東亞及北美擁有極高的人氣,在日本曾被認為是與SNK的《格鬥天王系列》系列齊名的兩大平面格鬥遊戲系列。2018年街霸系列的全球累計銷量達到4200萬套。
亞運選手
李偉坤在4月杭州亞運電子競技項目澳門區選拔賽中的街霸V中獲得第二名出線,將會在2023年以澳門隊的身份出戰杭州亞運,他自稱是這個遊戲中的「業餘選手」,曾經參加過多次「香港YESPORTS」及「香港格竇」舉辦的線上比賽,並數次獲得3名之內的戰績;
他接觸「街霸」已有4年的時間,最初接觸電競時已經投身社會工作,相信是街霸的熱血深深吸引了他注意力,讓他愛上了這個款遊戲,也因此帶領他走進了電競選手的路程裡面,李偉坤第一次與街霸的遇見發生在他在網上搜尋自己喜歡的遊戲時,見到有關於街霸激烈的比賽:“在網上搜尋自己喜歡的遊戲時,看到有關於那遊戲的比賽,也看見電競選手比賽的過程相信激烈,令人熱血的,因此感染了我對電競的興趣。”
澳門的「業餘選手」
李偉坤最初接觸電競時已經投身社會工作,所以父母對他的電競路途並沒有沒有太多的干涉,也為他是「業餘選手」,所以並不需要說服父母,但當問及“當初由愛好轉變為職業,有什麼特別轉變?”李偉坤則再次強調自己是業餘的選手:“這問題有點不太對,任何比賽活動也有分「職業」及「業餘」吧?而我是屬於後者。轉變的話,感覺對任何遊戲的觸覺變得更加敏銳,可能玩了幾下就了解大概的方式,特別是格鬥類遊戲。”
遊戲與電競
問及“打機”與“電競”的差別時,李偉坤與其他電競選手的看法略有所同:“打機屬於悠閒自樂,感覺放鬆。反相電競有如運動比賽,是需要訓練和研究技術,比賽過程同樣是令人緊張和需全神貫注。”他更補充到:“其實電競和其他運動比賽一樣,不要因為它的種類和形式繁多而感到兒戲,電競也能給人熱血和興奮的感覺,它並不是那麼邪惡的,只是沒有自律的人才會令它黑化,嘗試換過方式去看待遊戲吧。”
其實目前仍有很多因素讓電競給人的感覺等同於沉迷遊戲,比如一般的青少年自制能力不足很容易沉迷遊戲,所以要令大部分的人改變對電競的看法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即使是參選了亞運,在問及是否成為亞運選手是否證明電競不是沉迷而是目標時,李偉坤對電競在澳門的將來仍是感到不明朗:“目前仍有很多因素令電競給人的感覺等同於沈迷遊戲,要令世人改觀對電競的看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單是參選亞運無法證實什麼。”
澳門電競發展
不知道在大家心目中成為電競選手是不是一件很爽的事情–感覺是喜歡遊戲有點成績就可以透過遊戲去賺錢響名聲,但其實這條路充滿了艱辛,澳門的電競產業現時要培養專業的電競選手其實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先不說人口基數小導致的電競專業選手少,當遇上有潛質成為職業電競選手的人時,澳門的培訓資源(包括人才、物資、經驗等)都不充足,雖然澳門現屆特首賀一誠先生現在不反對澳門發展電競產業,甚至想用電競產業刺激澳門旅遊業,但澳門的電競發展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
說到澳門的電競發展時,李偉坤也對澳門電競發展感到迷茫:“仍感到相當迷茫,其實澳門有很多優勢,但能支援的東西少之又少,首先重點是過往幾年政府完全沒有為澳門電競作出任何支援措施實在令人失望,曾經我某好友向政府提出支援請求也不果,所以很多都是自費,除了有心之人,一般都因費用等問題放棄。”
他好友所面對的困難在澳門並不是個別例子,畢竟運動員在澳門都不太好發展,何況電競運動員,所以大部分的澳門電競選手都會遇到資金、人才及現實生活等等的因素而收不到專業的培訓、不得不放棄比賽甚至職業生涯,期盼之後的電競選手能在電競的普及、健康電競的推廣、之前的電競選手退役而投身教練行業等有利的條件生成之後能迎來電競行業的春天。
本地總會助力專才發展
早於2017年由澳門電競專業人才發展協會會長黃家豪凝聚產業愛好者舉辦首個本地專業電子競技賽事 “KOM 王者之戰” 吸引大批遊戲愛好者參與, 讓本地玩家能在競技場上公平競賽, 及後有企業, 博企及社團爭相在澳舉辦不同形式的電競活動, 百花齊放. 而產業在快速發展期間, 本地所欠缺的是專才儲備, 包括從事賽事幕後, 選手, 管理及場館, 都未能跟上步伐, 中國澳門電競聯盟總會會長何劍鋒在澳門科技大學建設了 “澳門電競培訓基地” 並交由一眾本地從事電競的熱心青年管理及培養人才, 這5年間在館內舉辦過大大小小的賽事,活動,會議, 培訓, 深受本地青年支持. 黃家豪表示:”我們最初並沒有強大的背景支撐, 將自己工作得來的薪酬, 自己跑街問贊助, 以游擊方法找場地辦賽事, 而這樣不能維持多久, 得到了會長何劍鋒賞識並提供了首個本地電競培訓場地, 讓我們的夢想一一實現, 這個場館我們培訓了很多辦賽學生, 亦發掘了出眾的本地選手, 幫助了本地電競專才走出去. 尤其在今年3月收到奧委會通知, 由中國澳門電競聯盟總會會承辦杭州亞運電子競技澳門區選拔賽, 整個團隊得到認同, 特別開心, 團隊花了一個月時間從統籌, 賽規賽制到執行評審, 認真地處理每個過程, 每一個分工的位置都是百分百澳門人. 發揮出這幾年培訓出來的成果. 從這個賽事挑選了代表澳門參與杭州亞運的健兒, 達到了我們專才發展的初心. 亞運是第一步, 要讓澳門電競成熟起還遠遠不夠, 亦有賴產業內各界的攜手合作, 同步發展.
電競路上的得著
李偉坤在電競道路上參與多次比賽,透過電競他不但擴充了人脈更增長了不少見識:“因為參加過多次比賽,途中認識了很多人和事物,見識也多了。”從電競中他更收穫了友誼:“比較感慨的是能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出國比賽,回想起來滿滿都是開心的回憶。也有於線上賽比賽拿到好成績,得到不錯的獎金和獎品,認識自己的人也多了,有點小名氣,感覺蠻好的。朋友知道時會有點吃驚,覺得曾經出國比賽過很厲害,很酷,也很支持。”
亞運目標
相對於其他澳門的亞運選手,李偉坤對亞運並不抱有太大期望:“畢竟國內都是高手雲集,能進到100名內已經滿足了。”
留言